快速导航
产品中心
分类
特工萧明华潜入台湾龙潭虎穴获取重要情报牺牲30多年魂归故里
来源:必赢棋牌 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04 15:53:37

  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中,有一座特殊的墓碑,这座碑上没有一点关于墓主人的介绍。背面仅有意味深长的三个字“归来兮”,从这三个字我们就似乎能够体味到,墓主人应该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。

  实际上,这并不是一个无主之墓,墓主人的名字叫:萧明华。归来兮,一句古语,却深含着亲人以及挚友对其归乡的深切盼望。因为萧明华为了党和革命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,最终客死他乡。

  对于这样一位忠贞的革命战士,党和祖国人民又何尝不是日夜盼望她能魂兮归来!

  萧明华是我党优秀的地下工作者,由于工作和身份的特殊性,在她牺牲后的三十多年里,连她的家人都不知道她的实际身份和牺牲的原因。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才被党组织追认为烈士。

  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回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一起看一看关于萧明华的故事。

  萧明华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,她的父亲萧子山,原本也是一个贫苦农民。迫于生计从广东举家迁移到富庶的浙江嘉兴,当时萧明华还没有出生。

  到达嘉兴之后,萧子山从事过各种艰苦的工作,但他靠着自己的勤奋与坚韧,逐渐有了一些积蓄。后来,精明的萧子山认识到,无论多么勤快,多么能吃苦,仅靠出卖劳动力是不可能富裕起来的。何况他还有一家老小要养活,于是他开始经营袜子生意。当时中国的轻工业非常落后,很多生活用品还是要依靠原始的手工。

  萧子山依旧凭着自己的勤奋与精明,把一个小小的袜子作坊经营得有声有色。他家作坊里织出的袜子,款式新、质量好,价格也实惠,因此生意越做越好,原本清贫的家庭也慢慢地富裕了起来。

  萧明华出生于1922年,尽管当时中国大地仍旧处于贫穷和混乱的时代,但是父亲为萧明华兄妹提供了一个稳定且优越的生活。她的童年生活相对同时期大部分中国孩子,是幸福的。

  父亲的开明对萧明华的一生有重要的影响,尽管萧子山没有文化,也不认识几个字。但他之后,自己的儿女将来不能还是大老粗。所以,他极为重视子女的教育,送他们去上最好的学校,接受最好的教育。

  萧明华继承了父亲聪明的头脑,自幼就聪慧好学,各门成绩都名列前茅。随年纪的增长,年少的萧明华逐渐了解到当时的国家与社会正处于危难之中。

  和大多数青少年一样,老师告诉他们,我们的祖国有上下五千年的辉煌历史,我们的人民勤劳且善良。但是现在,这个古老的国家正在遭受列强的欺辱,善良的人民正过着水深火热,食不果腹的生活。

  1937年,日本人强攻卢沟桥,抗日战争全方面爆发。不久之后,日军大规模进攻上海,规模浩大的淞沪会战爆发。

  紧邻上海的嘉兴,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波及。眼看家园不保,萧子山决定放弃在嘉兴的产业,举家迁往大后方重庆。

  当时萧明华只有十五岁,平静而又幸福的日子被突然打断,他们一家人和千千万万逃难的老百姓一起踏上了逃难的队伍。

  那一路上,尽管没有遭到日军的攻击,但是流离失所,路有饿死骨的惨状,在萧明华年少的心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
  忧国忧民,誓为国家民族存亡而战的信念刻在了萧明华的脑海里,尽管现在看来,这种信念和十五岁的年龄是多么不相衬。但在那个时刻,有无数像她一样的热血青年,被迫提前将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担在了自己的肩头。

  在萧子山的带领下,一家人跋山涉水,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重庆。好在萧子山这些年积攒了厚实的家底,到达重庆之后,萧氏一家依然可以吃喝不愁。

  萧明华年龄还小,在兵荒马乱的年月里,也不适合过早地进入社会工作。于是萧子山让萧明华在重庆继续读书,萧明华后来进入重庆师范学院读书,不久毕业,因为成绩优秀又被保送到国语师资训练班。

  萧明华在国语师资训练班里学习的是国语注音符号,这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,不过萧明华因为学习努力,在这一专业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。

  在重庆期间,萧明华不仅在学业上刻苦努力,同时还积极参加社会各界的爱国活动,结识了很多爱国民主人士,和很多青年学生、老师结为好友。

  业已成年的萧明华此时不仅仅关注抗日战场上的局势动态,也逐步认识到和之间的差异。

  她看到,虽然是抗日战场上的主力,但是实际上内部有很大一部分势力其实就是消极抗日,甚至有投降的倾向。另外,的最高层对于的憎恨甚至要远高于对于日本人的仇恨。

  而,这个从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政党,靠着老百姓的支持和坚定不移的信念,逐步壮大成了唯一可以和相抗衡的政党。尽管他们的实力还比较弱小,武器装备也非常落后,但是他们抗日的决心却无比坚强,绝不向日寇妥协半分,誓将日本侵略者彻底驱逐出境。

  从那时起,萧明华对人有了一种特殊的兴趣和好奇,同时她也在有意地寻找人,希望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。

  不过,当时在重庆尽管有八路军的办事处,但人数有限,萧明华当时就是一个普通教员,很难有机会和他们接触。

  1945年,美国在广岛、长崎投下两枚,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。全中国人民沉浸在一片欢庆胜利的喜悦之中。

  萧明华在抗战胜利后,来到北平师范继续读书。在北平师范,萧明华遇到了重庆结识的老朋友朱芳春。他乡遇故知,格外亲切,朱芳春也对萧明华印象非常深刻,二人时常在一起攀谈、交流。后来,国内革命形势加快速度进行发展,全国人民对和平的期望也更为殷切。

  随着交流和了解得更加深入,朱芳春确定萧明华是一个真心爱国、热爱和平的优秀青年。于是,朱芳春告诉她,自己其实就是一名地下党员,为了争取国家和平和革命胜利而秘密工作。

  萧明华没想到,自己曾经急切寻找的中国员,竟然就在身边。并且还是自己非常敬重和钦佩的朱芳春。

  萧明华立即向小孩子一样向朱芳春请教,她迫切地想知道中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党。他们人,又是为什么能拥有那么坚定的革命信念,为什么能得到广大贫苦大众的支持。

  通过朱芳春的详细介绍,萧明华逐渐了解了她心中那个神秘的政党。而局势的发展也让她看清了蒋介石和的本质。

  重庆谈判,假情假意,欺骗和全国人民的感情。借助美国人的势力发动全面内战,在国内尽失民心,为了取得美国人更大的支持,甚至不惜出卖国家主权。

  即便是在正面战场上,节节败退,但在后方依旧实施严酷的,蒋介石竟然利用威逼、恐吓、绑架和暗杀等手段作为维护通知的重要手段。那时已经是民心尽失却不自知!

  经过重重思虑之后,萧明华主动向朱芳春提出了请求,她也想成为一名地下工作者。为了全国的和平,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而战斗。

  朱芳春告诉她,实际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按照观察,萧明华全部符合成为一名地下党员的资格。

  但是,在那时的情况下,地下党员的工作是很危险的,稍有不慎就会暴露身份,到那时就没有生还的希望。朱芳春让她再仔细考虑考虑。

  但萧明华斩钉截铁的告诉他,她早已考虑了无数遍了,这些天来她辗转反侧,她内心深处的灵魂告诉她,她必须站出来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做些事情了。否则,她这一生都会为自己的犹豫而后悔。

  在萧明华一再坚持之下,朱芳春将萧明华正式介绍给党组织,经过考察和培训,萧明华终于成为了一名地下工作者。

  萧明华加入地下组织之后,按照组织上的要求,在北平从事一些基层工作,虽然没有接触到高级别的机密,但是她感觉到现在的自己正在从事着最有意义的工作。

  1948年,主力部队在正面战场不断失利,中国人民接连取得胜利,的败局几乎已经注定。而且蒋介石也已经在为自己败退台湾准备后路,大批的高层家属、重要的资产正在暗中运往台湾。

  很明显,台湾将是反动派最后负隅顽抗的地方,也是争取全国彻底解放的最后阵地。

  就在此时,萧明华突然接到自己的老师台静农先生的一封信。原来台静农此时已经迁往台湾,并在台湾大学任教。那时他正展开关于国语教学的活动,手下缺人才,他知道萧明华在国语注音方面有很高的成就。于是就写信诚挚邀请她到台湾去任教。

  台湾!一个多么敏感的地方,萧明华知道,蒋介石的动作特别隐秘,上级尚且没有做好派人打入台湾的准备,能以合法身份去台湾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
  于是萧明华立即向组织汇报了这一情况,并且主动申请自己去台湾潜伏。她的这一建议,得到了党组织的支持,但上级也告知她此一去九死一生,要做好最坏的打算。

  萧明华坚定的向上级表示,能够为革命的最后胜利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,此生无憾!

  在做出最终决定之后,萧明华回到家中向年迈的父母告别,也许萧明华早已预料到,此一别,天人永隔!

  由于有台静农的请柬,萧明华去往台湾,一路畅通无阻,很顺利地就进入台湾大学任教。

  当时的台湾虽然躲避了大陆的战火,但情况并没有蒋介石吹嘘的那般美好。大量的军政人员短时间内涌入台湾,给这个原本人口并不多的小岛带来了空前的压力。

  因此,败退台湾的前期是混乱且困难的。并且蒋介石和斗了那么多年,他知道方面肯定已经安插了大量的地下党进入了台湾。所以,蒋介石一到台湾,首先就是对台湾进行,实施严酷的,严查潜伏分子。

  萧明华到达台湾之后,正式身份是台湾大学国语注音老师,同时为了补贴家用,她还在出版社兼职编辑。这种情况在当时是很常见的,因此萧明华虽然也受到过几次检查,但并未暴露一丝异常,也没有遭到怀疑。

  无独有偶,萧明华的老朋友朱芳春也通过组织的帮助顺利打入台湾,来和萧明华汇合。朱芳春的到来,让萧明华感受到了组织强大的能量,以及革命胜利的希望。

  为了掩护二人在台湾的长期工作,经组织上讨论决定,安排二人在台湾假扮夫妻,以避免引起特务的怀疑。

  这对于年仅二十七岁,尚未婚配的萧明华来说还是有一点心理障碍的。毕竟这事关一个女子的终身大事,况且和朱芳春虽是熟识,但并没有发展个人感情。

  另外,当时朱芳春在北平的时候就已经结婚,他的妻子和萧明华还是好朋友。如果萧明华在台湾和朱芳春结婚,这种复杂的关系让萧明华一时间有点难以接受。

  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之后,萧明华终究是接受组织上的安排,与朱芳春在台湾成婚。如此一来,二人便以合法夫妻的身份在台湾定居,对于潜伏工作极为有利。

  萧明华、朱芳春二人在教学之余,还会热情参加社交活动。当时在大陆的主力部队已经全部被肃清,仅剩海南和台湾诸岛还在蒋介石的手中。

  因此,上级要求他们想办法搞到关于海南、台湾方面的防务部署计划,以帮助取得最后的胜利。

  实际上台湾并不大,而当时的核心机构和高层几乎全部在台北。这些高层核心人物日常与教育界、文化界也有不少的交往。

  萧明华、朱芳春夫妇,是通过各种文化交流活动,逐步接触到了一大批军政高层,并从和他们的交流中不断套取有效的军事情报。

  据后来统计,萧明华共向党组织发送过六次重要的情报,其中就包括在海南岛的防御部署计划,为解放海南做出了巨大贡献。

  这种工作,表面上看似轻松、愉快,实际上非常的危险,从事这种工作的人要承担巨大的压力。

  据说,萧明华每次要将获得情报根据记忆默写下来,然后再集中到一起进行甄别、整理。为避免情报泄密和便于隐藏,萧明华便用极细的笔将情报抄写在小纸条上。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不通过放大镜仔仔细细地观察,是无法辨别的。

  不过,这项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,长期抄写小字让萧明华的手腕犯上了经常酸疼的毛病。她的手腕要长期贴上膏药止痛。

  身体上的病痛和疲劳,还是能克服的,精神上的压力才是最大的困难,毕竟时时刻刻她都可以感觉到危险就在身边。这对于刚刚参与地下工作的萧明华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考验。

  萧明华在平时非常的谨慎,不过敌人的鼻子比猎犬还要灵敏,萧明华还是引起了他们的注意。

  台湾地区地下组织的领导人蔡孝乾被捕后叛变,并且将安插在台湾的大批潜伏机构和人员全部供出。导致我党在台湾的潜伏网络遭到巨大破坏,很多甚至在冬眠状态下也遭到逮捕杀害。

  据记载,1950年2月4日,萧明华和自己三哥萧明柱在家里过生日,期间有两个陌生人突然闯了进来,他们借口找朱芳春。

  面对这种情景,萧明柱有些惊慌失措,但是萧明华却冷静地应对两人。此二人见房内并无他人,也无可疑物件,于是便匆匆离去。

  等二人走后,萧明华严肃的告诉三哥,若将来出事,必须咬定和自己仅是亲属关系,再无其他瓜葛,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份一概不知,以免受到牵连。

  送走三哥萧明柱之后,萧明华将这件事情向组织上做了汇报。组织上的劝她,应该先行撤离,因为她有很大的可能性已经被特务盯上了。

  不过,萧明华认为敌人暂时还没有拿到确凿的证据,现在只是对自己有怀疑。只要自己保持冬眠状态,他们就找不到下手的机会。

  于是萧明华将最后一批情报交给们,自己则回到家中,按部就班的工作、生活。

  但是萧明华明显太过乐观了,很多事情并不是她自己能掌控的。两天之后,萧明华便遭到逮捕。

  在敌人闯入的那一瞬间,萧明华便已明白自己的使命已结束。但她依旧保持了冷静,对前来抓她的特务说,自己要换件衣服。随后,她取下了晾在外面的一件旗袍。而这一个动作其实就是给前来联络的发出信号,告诉他们自己已暴露,此地不宜久留,立即撤离。

  被捕之后,萧明华在狱中坚贞不屈,遭受了特务的严刑拷打,但她始终没有向特务透露一丝信息。

  残忍无情的特务将萧明华关押了近十个月,这么长的时间里,萧明华受尽了一切酷刑。但她以惊人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,顶住了敌人的酷刑,甚至连行刑人员的耐心也被她耗尽了。他们都以为这一个女人简直就是铁打的。

  据说萧明华的手指全部被打断,身上多处骨折,后期已经完全丧失了行动能力,但她依旧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仰,始终没有向敌人屈服。

  在最后的时刻,萧明华依旧是高昂着头颅。她请狱友为自己朗诵了李清照的《夏日绝句》,生当做人杰,死亦为鬼雄。至今思项羽,不肯过江东。她以李清照为榜样,用自己的行动和生命来验证自己对革命的忠诚。

  1950年11月8日,台湾军事法庭判处萧明华死刑,当天被押赴马场町刑场。

  萧明华在台湾英勇就义,由于消息封锁,她的家人直到第二年才得知了她的死讯。即便如此他们当时也不知道萧明华具体因为什么被判处死刑,而她的实际身份由于保密的原因,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公开。

  直到八十年代,组织上解密了一批在台湾牺牲的地下党员名单,萧明华的名字赫然在列。1982年,三哥萧明柱怀抱着萧明华的骨灰盒回到了大陆,一家人从此得以团聚。但小妹萧明华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台湾。

  萧明华烈士的墓碑由她的亲密战友朱芳春亲自书写,在墓碑的背面,照例要写上人物的生平介绍。但是,朱芳春最终只写了三个大字:归来兮!以此表达他们对于萧明华魂归故里的热切希望!

  归来兮!这三个字,可能还有另一层含义。尽管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,但是直到今天,台湾依旧漂流在海外。更不可思议的是部分数典忘祖之人,妄图将台湾从中国的版图上分裂出去。

  归来,是我们的希望,同时也是萧明华等老一辈革命先烈的革命理想。这一担重任,将由今人承接到自己的肩头上,继往开来,不畏牺牲,为了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!